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及翻译及赏析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首句的意象-全球报资讯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6-15 01:12:28

1、诗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2、这首七绝,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题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资料图】

3、《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贵州省锦屏县隆里乡)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4、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6、   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7、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8、   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9、杨花即柳絮。

10、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

11、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

12、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

13、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14、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

15、“风”字亦作“君”。

16、这里所谓“夜郎”并不是指汉代的夜郎国,而是指隋代的夜郎县,其地当在今湖南辰溪一带(见《舆地纪胜》卷七十一);而龙标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说法。

17、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的内容,值得细细玩味。

18、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不妨说,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19、   王昌龄贬官前为江宁丞,去龙标是由江宁溯江而上的;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20、   借明月以抒发了思念家乡怀念朋友的感情,这种联想和表现手法在李白以前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诗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现过。

21、鲍照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

22、”汤惠休《怨诗行》:“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

23、”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中也有“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

24、但拿它们和李白这两句诗相比,李诗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

25、前代诗人还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后联想到异地的亲友或进而想托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这里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

26、   中国古诗的体裁至唐代而大备。

27、作为一代宗匠的李白,无论对于哪种体裁,用起来无不得心应手、挥洒自如;不过其中尤以歌行和七绝的精湛成就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28、在李白集中,题材是怀人赠别而体裁又是七绝的多达数十首,但绝无一首构思或表现方法雷同。

29、“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用“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用“比”,“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寓情于景,“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哭晁衡卿》)情景交融。

30、不管用哪种手法,都能真切而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朋友的一片赤诚,使人回味无穷;而本篇则以想象的驰骋和构思的别致在同类诗篇中独具一格。

31、诗人匠心独运和技巧之娴熟,于此也可窥见一斑。

32、 思想感情  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 ”,是写李白“闻王昌龄左迁”时的暮春景象 。

33、“杨花落尽”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

34、杜鹃泣血悲鸣,进一步渲染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

35、次句“闻道龙标过五溪”,龙标 ,今湖南省黔阳县。

36、五溪指湖南西部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

37、龙标县当时是少数民族杂居之地,溪深涧险,“非人迹所履” ,其生活条件艰苦。

38、王昌龄从江宁启程,要沿长江逆水而上,过洞庭,入沅江,然后才能抵达偏远荒凉的龙标。

39、诗中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内心凄楚更兼环境萧凉,更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

40、   三、四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是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41、意思是,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我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

42、在李白的笔下,明月是高雅、纯洁的有情物 。

43、这首诗中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不仅表现出李白王昌龄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意喻了只要明月还在,他们二人的友谊就会象皓月一样永远长久 。

44、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何况王昌龄知己甚众!在众多的知己中,李白这种无私的声援、坚定的信赖和诚笃的友谊,不仅给王昌龄以温暖,而且也给了他与邪恶势力斗争的勇气。

45、王昌龄后来在贬所曾写了《送柴侍御》和《龙标野宴》两首诗,都一洗“黯然销魂”的低沉情调,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精神。

46、前一首写道"沅水通流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47、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后一首写道“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48、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49、”这两首诗中都因有“青山明月”和他相依为伴而情绪昂扬。

50、大概王昌龄也从明月中看到了李白、常建诸诗友遥寄给他的友好声援了吧?!另外,从王昌龄这两首诗中也可以看出,李、王的交情之笃,互相了解之深,志趣爱好之接近,不然,诗中的"明月"怎能起到两相慰勉的神奇作用呢? 这首诗歌感情深挚,意境高远,胸襟开阔,给人以奋发昂扬的感觉。

51、古时由于封建阶级思想的影响和毒害,一些文人往往为仕途的坎坷而叹息,更有为“左迁”而“黯然神伤”者。

52、但李白却一反俗念,视仕进为其次,而将“人生贵相知” 、珍视友谊放在首位。

53、表现出飘逸豪放的情怀。

54、全诗的格调、境界也因诗人思想的高逸而变得高远深沉。

55、这首诗历来颇负盛誉。

56、正如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卷六中所高度评价的"有挥斥八极,凌属九霄意"。

57、 结构分析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58、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59、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

60、“闻道”,表示惊惜。

61、“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62、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63、 后两句抒情。

64、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

65、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66、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67、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68、 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69、她,是多么地多情啊!当诗人们需要表现强烈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用这样一种手段来获得预期的效果。

70、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